难产或烂尾 静安区北京西路1008号的沉浮 ---当上海人提到瑞吉时, 可以说心情是相当复杂的。
作为魔都制霸国内高端酒店业的开始,于千禧年前后分别矗立静安、浦西和浦东三大核心商业区的波特曼丽嘉(Ritz-Carlton旧称)、四季和红塔瑞吉,第一次告诉了国人,什么叫''被贫穷限制了想象力'': 三位选手基础房型当时的平均房价为2000++,超过当时全国绝大多数人一个月的工资。 时至今日,波特曼叫回了丽思卡尔顿、四季扛下了近年最火爆的奢华酒店不雅视频实锤;它们的房价依然坚挺在魔都的一线。
唯有瑞吉, 曾经的红塔瑞吉早凉了。 2012年1月,喜达屋宣布上海瑞吉红塔大酒店将翻牌成上海红塔豪华精选酒店。
比瑞吉就地变身豪华精选更可怕的是红塔房价的跌幅。 作为少数滇沪合作中云南资本反哺沪上的典型,作为一个事关云南人脸面、具有政治意义的投资项目,红塔瑞吉的辉煌不必赘述,在那个国内奢华酒店刚刚起步的年代,它与波特曼丽嘉、四季三足鼎立、并称当时上海高端商务酒店的标杆旗帜,更因为它是以服务著称的瑞吉,它的存在为今天魔都的酒店业培育了大批私人管家等高端服务人才。 在那个年代,当心高气傲的魔都人民念及红塔瑞吉,难免会回想起自己最擅长的高奢产业被云南资本所支配的恐惧。
房价的大幅跳水绝对是不少人喜闻乐见的,所谓眼看他起朱楼、眼看他楼踏了,仿佛历经一位曾经高高在上的女王沦为青楼艳女的邪恶猎奇感。 房价的崩盘对瑞吉品牌价值带来的隐性杀伤更甚。 以至于有意或无意的,在红塔瑞吉作古之后,整个魔都都刻意遗忘了瑞吉。 甚至这次瑞吉回归上海,也完全是件相当偶然或者说猝不及防的事。位于北京西路嘉地中心的上海静安瑞吉,似乎是应了红塔豪华精选不走心的报应,它大概是全世界最希尔顿或者最索菲特的瑞吉。
华敏集团在开发规划华敏帝国大厦时虽然也确定了要兴建豪华酒店的议程,但最初的定位是希尔顿酒店,上海静安希尔顿;大概是跟希尔顿的合作没谈妥或者认为希尔顿品牌辨识度不够,又决定改换索菲特的招牌。 又经历几番拉扯后,华敏干脆不干了,直接将整个酒店打包卖掉。
这次的接盘侠是宝矿集团。 手握浦西洲际等高端酒店物业的宝矿自然是看不起希尔顿或者索菲特这种大路货,作为近年静安少数新建的商务用地,以''浦西新CBD''自诩的嘉地中心,自然有拉一家高逼格的酒店品牌管理才好方便彰显身份的刚需。
而瑞吉的日子同样不好过。 虽说近年来瑞吉在国内高奢连锁酒店品牌中是扩张最迅猛的选手之一,但相比华尔道夫、PH这种每开一家都是精品的保守派,瑞吉的品控与口碑几乎沦为国内同级品牌中最烂的。并且瑞吉还面临脱离中国大陆高端酒店市场的第一战场五年之久的局势,看着隔壁家的丽思、WA、柏悦甚至宝丽嘉们都悉数入驻魔都展开厮杀,说它不眼红和心急一定是假的。 所以无论从战略布局还是场需求或者证明自己的思路来看,在这酒店业兵家必争之地的魔都,瑞吉再不能拖沓敷衍了。 宝矿和瑞吉的郎情妾意干柴烈火由此而来。
有趣的是, 面对以希尔顿、索菲特等upper-upscale级酒店建筑条件的先天不足和各种阴差阳错后的Plan C才翻牌敲定的''羞辱'',瑞吉还是委曲求全,欣然入驻上海静安。 于是乎, 尽管在开业之初就普遍被业内人士唱衰的上海静安瑞吉,终究还是让瑞吉在国内酒店市场阅尽千帆后宿命式的回归魔都。 值得一提的是,目前上海除了源宿酒店品牌暂无计划,连雅乐轩都即将开业,魔都依然保持着一骑绝尘的姿态,率先集齐了SPG的全部高端酒店,实现大满贯。 撒花庆祝。  Silhouettes of The St.Regis New York? ···
虽然静安瑞吉继承的是希尔顿或者索菲特遗留的烂摊子,但从公共区域设计规划来看,静安瑞吉并没有想象的那么不堪。
老钱风格的美式装潢和老上海摩登现代风格的交叉,静安瑞吉起码是在努力兼顾东西方的魔都式海派审美。''每一家瑞吉酒店都有一颗想要比肩纽约那位老祖宗的心'',这样一个我刚编的FLAG,放在大陆最接近纽约气质的魔都,并不违和。
经历希尔顿→索菲特→瑞吉的管理品牌更迭,操刀静安瑞吉室内设计工作的也从GA GROUP事务所换到了国产的EXDI设计公司。整装风格以现代艺术博物馆风格(MOMA风)为支配,以现代简约风格的整体框架结构搭配经典美式风格的软装。
有说静安瑞吉的设计思路是要复刻上个世纪二十年代老上海租界的俱乐部或私人府邸的样子,这样一个西学中用设计思路,也算是相当的贴合上海的地域文化。
并且,毕竟是差点挂上索菲特的瑞吉,在静安瑞吉随处可见文艺中年人审美的''高雅艺术气息''。
既然这是家瑞吉,就算没有旋转楼梯和私人管家的如影随形,血腥玛丽也永远不会缺席。
何况静安瑞吉的瑞吉酒吧,就算是在众多颜值爆表的公共区域中,也绝对是制霸TOP3的存在。
血腥玛丽来到静安瑞吉,化身JING Mary或者玛丽靖,没错,至少是国内名称中最女性化的血腥玛丽。
我们常说人如其名,玛丽靖当然生得一张高颜值,并且从配方上看,也是相当小清新和利口的女士友好型。
''似乎人畜无害的样子,但不包括对刚刚才喝了杯古典的我。''
忽然想到当时陪我饮下这杯酒的那位说的话,MemoryKills. 金玉其外、 最搞笑的旋转楼梯和最奇怪的卡洛琳 ···开业至今,静安瑞吉依然饱受''服务失格''的吐槽,什么永远见不着管家、熨个衣服得大半天,论坛上也一概以大车店、没有特色即为特色或者是不是对瑞吉有什么理解错误来总结它,事实上不仅如此,瑞吉在上海不仅被丽嘉和四季两位同龄人抛弃了,连它自己都早已放弃治疗了。比如说瑞吉在高奢连锁品牌中安身立命的三大标志之一的旋转楼梯,在几乎所有商务型瑞吉酒店中都放在大堂显眼处、甚至恨不得拿大堂一半空间都做成旋转楼梯不同的静安瑞吉,它把自己的旋转楼梯藏在不起眼的瑞吉酒吧的最深处。
简直是来搞笑的吧。与之对应的,穿过客房楼层被紫金色支配的公共区域,还有瑞吉酒店中最奇怪的卡洛琳套房等你看笑话。
静安瑞吉的客房布局在整个嘉地中心的36层以上,拥有491间客房的巨大体量,其中包括67间套房和55间瑞吉公寓。作为商务型瑞吉酒店客房的明星房型和套房主力军,卡洛琳艾斯特套房,在静安瑞吉可能是最没有存在感的那种:①没有次一级瑞吉套房角套位置的全景观,没有浴室的靠窗双人浴缸
②浴室跟卧室几乎1:1大小,睡浴室还是睡卧室第一次成为值得思索三秒的option
③抢戏的行政豪华客房,与卡洛琳艾斯特套房布局几乎一致,面积达到了67㎡,大于角套瑞吉套房,仅比卡洛琳艾斯特套房小4㎡,并且没有被强行隔断出一个会客厅。
值得深思的是,在当下被消费主义盛行刺激下急速膨胀的国内豪华酒店业,无论任何宇宙大牌酒店,都没有稳坐钓鱼台一说。所谓居安思危,任何做不到与时俱进坚守底线维持自身的差异性优势的酒店,都难免会遭到曾经同一起跑线的同僚抛弃。甚至于,舍弃''私人管家服务''的瑞吉灵魂,静安瑞吉也迟早会被常旅客们抛弃。
平心而论,如果抛开瑞吉,或者说抛开曾经的红塔回忆,这家位于静安的奢华酒店也算维持在水准线上的作品。只是对于上海的瑞吉这份情怀而言,静安瑞吉达不到我们的心理期望值——它无法让人缅怀曾经横空出世、艳压群芳,能与波特曼和四季一战的瑞吉风华。 节选自:被同龄人抛弃的上海静安瑞吉更多精彩,阅读原文欢迎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