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Lovelyz8 于 2019-2-20 18:54 编辑 【關於我】 懶癌末期患者,一直在這裏當一隻“CD Rom”,然後今年1月終於的起心肝(把心一橫)加入飛茶大家庭。 上年由喜達屋跳到萬豪,完成白挑並順道完成“住二送一”任務後,得到一張Cat5房券,在海牙萬豪和這家糾結,最後選了這一家。 酒店坐落在Nieuwstraat(New Street),布雷達最古老街區之一。酒店由3座排屋(21,23,25 Nieuwstraat)組成,原先為貴族住所。1805年天主教聖安東尼教區購入25號作孤兒院用途。一群聖方濟各修女隨後於1849年遷入,25號在1903年加建一個新哥德式小聖堂。其後分別在1934和1950年收購23號及21號,並將其打通,直至1991年遷出。在修女們遷出後,1992-1998年間曾經作學生宿舍,隨後一直丟空。直至2013年被購入並進行修復工作,最終在2016年5月,酒店正式營業。 在鹿特丹中央乘坐Intercity列車,大約20分鐘左右就到達布雷達小城。車站和酒店在舊城區兩端,可選擇公車或者的士前往附近的Centrum,然後步行到酒店。但作爲窮L的我,當然是選擇步行啊。
平實的布雷達車站 前臺表示升級到Junior Suite (就是開放式套房),因爲入住當天房態緊張(第二天發現原來有event在酒店舉行,包了不少房間),未能安排較好景觀。房券入住,抱平常心態,獲悉升級表示感謝。
酒店大門 (日與夜)
酒店前臺,這家酒店的小哥哥很帥
前臺對上的裝置 【酒店公用設施】 Nothing to confess. You can choose your path: sinner or saint.(無需懺悔,你可當一位聖人或罪人) 呼應如此多彩而矛盾的歷史交錯,酒店以此為中軸,除了保留原有的木結構、新哥德式聖堂裏面的彩繪玻璃和壁畫之外,亦在裝飾和文案加入了一些帶點玩味的“宗教元素”,使酒店環境既不會落於太嚴肅莊重,又不會像W那種妖艷的感覺。(頭盔:純屬個人意見,W的設計不太對我口味,同系Aloft相對内斂設計更得我心) 一進大門左右兩側有分別名爲Nassau 和 Dillenberg 的 Salon。你可以在這個寧靜的空間稍事休息,又或者跟好友酣饮。
Salon Dillenberg
Salon Nassau
Pray...
escalier
瓷磚圖案很好看
Sinner or Saint?
Bar Heili**om – your sanctuary for drinking Heili**om,在荷蘭語解作sanctuary(聖所)意思。酒吧采用中島設計,方便Bartender跟客人互動。除了就酒類跟小吃之外,可以在酒吧預定餐廳菜色。下午吃得有點飽,所以晚上只喝了一杯啤酒。
Bartender會根據你的偏好推薦調酒/啤酒,這晚給我推薦了Leffe Blond,一款口味比較平衡的修道院啤酒(正確來講叫Abby beer, 跟Trappist beer有一些分別)。
來自希臘的Bartender 小姐姐 The Chapel原來的新哥德式小聖堂經過復修後,下層用作event hall,而上層用作breakfast room。因爲剛好有活動包場,所以無辦法拍下整個聖堂部分
用官網的圖撐一下
拱頂上的壁畫只有小部分幸存下來 除了上述設施外,酒店還配備了餐廳、健身室和會議室,不過我沒有使用,所以自己上官網看圖吧(懶。 房間位於地下,正對外面行人道,所以要長期落窗簾。
待客區跟睡眠區以矮墻簡單分隔 歡迎禮送了一瓶Shiraz(個人不太喜歡,之後拿來泡澡了),Stroop waffles,炸香蕉片和水果。以歐洲酒店而言,可以説是非常厚道了。
浴室很寬敞,但是如果可以多幾個挂鈎挂衣物就更好。
James Heeley的備品不錯,味道很清新。而且是酒店特製版。
睡眠區
工作區,墻壁以簡單綫條描繪教堂裏的尖拱
房卡很好看 酒店在文案裏面花了一些小心思,將你的欲望描繪成“小罪惡”。而酒店職員們將化身為天使與魔鬼去驅除/滿足你的欲望。
客房送餐菜單,用食物飼養你的口腹之“慾”
一瓶“聖水”,紓解你内心的“渴”望
【早餐】 早餐在一個叫 BreakfastRoom的地方,原來是小聖堂的上層部分。
這裏的早餐在歐洲來説算是比較豐富。除了一般的buffet spread之外,也有made to order的單點選項,包括Omelette跟窩夫。
基本那些麵包,cold cuts, cereals
單點菜單 這裏的窩夫雖然很基本,只有灑一些砂糖在表面,但是是我暫時吃過的窩夫裏面最好吃的。這裏的侍應也很樂意讓我外帶一份窩夫。
【周邊】 布雷達小城大部分景點在舊城區内,酒店步行範圍内。 Grote Krek (Great Church) 聖母教堂 1410年開始建造,1547完成。但1457年老鐘樓倒塌,1509年現鐘樓完工。酒店的標志就是以教堂鐘樓尖端爲原型。可惜我在布雷達那2天不開放 
教堂附近有一家叫 De Markt 的餐廳,東西味道不錯的
布雷達城堡的水門(16世紀建成),城堡現作軍事學院用途,不對外開放。
Begijnhof(Beguinage) 貝居安會院 歷史學家估計,貝居安會院最早於12世紀出現。當時大量婦女因爲配偶在十字軍東征期間戰死沙場而變成寡婦,過著貧苦的生活,因而聚居所形成的獨有建築群。貝居安會院主要分佈在荷蘭跟比利時,建築特色為以庭園和聖堂為中心,被住宅包圍。貝居安會士(女:Beguines,男:Baghards)早期以女性爲主,但隨後開始有男性投身貝居安會士。 貝居安會士 同 修女(nun)的分別在於Beguines單純遵循信仰生活,而修女是需要立三願(貧窮、貞潔、順從)。
會院内的小聖堂
會院内仍然有人居住,參觀時請保持安靜
布雷達搭公車大約半個小時可達附近一個叫Zundert的小鎮,是梵高的故鄉,而且其中一個Trappist Beer品牌Zundert也是在這裏設廠。 在布雷達車站坐IC回鹿特丹中央,然後轉大力士(Thalys)列車到布魯塞爾。離開當天才發現原來布雷達有Intercity Direct列車前往布魯塞爾。
鹿特丹中央車站
大力士列車,還是和諧號跟復興號舒服啊 如果你喜歡的話,就送朵花花支持支持吧。非常喜歡的話,歡迎打賞打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