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Studyholic 于 2019-7-16 05:06 编辑 根据I94提供的信息,今天是我在美国的第12天。我一直觉得自己是个很有行动力的人,在这几天里我有了美国电话和银行账户,拿到了见习驾驶的许可证,住进了能申请美卡的有效住址,还向宿舍食堂申请了F1签证允许的校内兼职,从而办理SSN破解信用记录被冻结的局面。但是面对已经结束快一个月的那段经历,我实在是很难总结出来自己的想法去写点东西。
非洲,我总觉得它不适合现在这个年龄的我。小时候,出个国看看自然风光就行了,长大了点,就能去尝试读懂人文景观,去看看更发达和更文明的社会。而非洲,它的复杂程度经常超出我们的想象,并且每一个人必须将自己与她的互动纳入考虑,才能理解她,而不能从客体的角度像去欣赏一件艺术品一样去观察,因为那样的话你无法直接得到任何东西。
参加前往加纳的支教活动对我这样的飞客来说只有以下几点目的,往来洲际航班的丰厚里程,第一次乘坐壕航的体验,有机会前往一个一辈子都可能只去这一次的国度,能尝试以一个B站up主的经验去记录这次活动并发布在频道上,简历也能变得更好看。最终我被分配的工作也是去协助建造一个厕所,并没有和当地的支教活动有直接接触,我个人也并没有为未达成我的目标而失望,但我对整个项目失望,对获得支教的孩子们表示歉意。
当然,我对当地社会也很失望,甚至觉得他们不值得被帮助。每个前来的NGO都被当地人预设以救助者的身份,经费都是**拨的,能坑一点是一点,毫无契约精神,合作方则辩解是当地文化习俗。我们住宿的旅馆有空调的房间有限,我和两个室友睡一张大床,并为空调房支付了更高的房费,然而一到晚上睡觉时就停电,醒来时则来电,用完早餐部分人出去支教和工作时则又停电,结果是旅馆为了节省空调的费用故意断电。
这个国家的基建也难以想象得差,所谓的国家公路,连接两个最大城市的交通要道仅仅是双向两车道,路过沿途村庄则是直接放置强制水泥减速带。沿途的建筑有很多是第二层建筑建到一半就停止,只用第一层的。
直到有一次在夜间行车的过程中,每隔大概半小时车程就会遇到警察设卡,用手电筒严查每一辆经过的汽车,预防疲劳驾驶,我才有感觉到我们之前所有的吐槽和抱怨完全只是以自身的预设去衡量她,而她却有着自己的准则。
那天晚上,我的一个稍显感性的室友讲到他讨厌这里的文化,他觉得他们是未开化的,需要被教养并变得文明。当地人说话声音非常大,就像是在吵架,例如当我们两个同学在谈话,旁边一群当地青年表示要问好,在向他们表达了我们讲的事情非常重要,不希望被打扰之后,他们却仍然大声地用当地语言要求着什么,甚至有发生肢体冲撞的意图。
这令我想到的是,我们的支教团不就是现代的殖民者。虽然主观上没有意愿去教化,但是心理上仍然觉得我们需要去启蒙劣等文化。我想这种潜意识即使平时不表达出来,在经过culture shock之后,长期积压的情绪一定会迫使这样的潜意识表达在平日的教学中,与当地人的交流中。
在非洲的最后几天前往了海岸角旅游,但我拒绝了付费进入葡萄牙殖民者的城堡遗迹观光,不仅因为歧视外国人的过高票价,也因为不想让自己真的像那篇文章里所讲的,买点纪念品,去名胜古迹旅游下,(帮助)埋下一段美好感情的种子,圆满结束支教活动,像个真正的殖民者。
真正的教学日统计起来仅有十个工作日,其中几天也因当地假期和活动耽误,我个人不觉得这几天的支教活动对当地有任何意义,而且由于自身没有这样的妄想,也并未失望。在得知去年非洲项目支援建造的厕所,是由于便池积满被学校锁门并弃用时,我更觉得我们的帮助更是毫无意义的,我很后悔将这一个月时间浪费在非洲土地上。
我没有直接地去了解支教的具体内容,因此也不会尝试去衡量支教带给学生有多少裨益。我只知道,我再也不会参加任何的支教活动,毕竟你不情,我不愿,我何必呢,无非是满足某些人的臆想罢了。
在非洲的一个月,当地复杂和陌生的社会环境也让人难免对当地中国企业的本地化政策产生担忧,一路上见过不少中国铁建和重工品牌,在超市里也见到许多中国面孔,希望他们掘金顺利。
天上的银河,换个地方看可能会更明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