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来新加坡上学还蛮常乘因航,但自从Covid开始就没有乘过了,只是在新闻上看一出又一出搞笑的事情。本次临时订了两张票,看看Covid后的因航是否还能算一个旅行的可选项。

本次报告由樟宜T4开始。T4过了这么些年仍然是处于一个人人喊打的状态,打车来也绕来绕去的。


出发大厅看起来人不多的样子,大盘一大半都是亚航,简直是要变成KLIA2。



直接在网上值机了,所以并没有在值机柜台停留。T4唯一的saving grace是集中安检,不过人非常非常多,体验其实一般。







来到Priority Pass可以进的Bloosom Lounge吃个叻沙。个人认为这个休息室应该是Priority Pass在樟宜机场可以进的最好的休息室了,可惜在T4。

看看T4的标志性景点。

CX仍然在T4使用最尽头的登机口,走路还是得一小会。

今日B-LRR,2017年的A359。国泰自有。

登机还是蛮有秩序。本班前往香港的A359虽然并不设头等舱,但头等舱(钻卡/绿宝石)的队伍是要比商务舱队伍更长的(即使商务舱全满),可见新港航线上的大佬如云。曾经马可孛罗会绿卡都有的优先登机已经不再提供给寰宇一家红宝石会员,低端的楼主只能老老实实排经济舱。


A359经济舱为普通的3-3-3排布,本班非常满,因为买票比较晚,选座的时候只剩下中间位置了。腿部空间还是不错的,客舱非常暗色。IFE下提供了USB接口,但是只有在把挡板打开后才能插入,使用起来非常不便。

座椅下倒是提供了个人电源接口。

不过未能提供个人出风口。

经济舱为每个人提供了耳机。毛毯的话CC会在起飞前拿着一个大塑料袋面无表情地飞快走过,如果错过再想要的应该会得到CC白眼。枕头只能跟CC单独要。

验明正身。起飞前CC逐个与钻卡大佬们问候,发东西的时候都是拿着非常掉价的塑料袋。最近国泰的飞行员因为在滑行的时候太慢被警告了(因为滑行时间也算工资,滑行慢一点工资多一些),楼主可以以亲身经历确认这个事情是属实的。楼主飞了四段CX,每一段都无一例外地龟速滑行,不管是出发还是到达。



主食前没有饮料和小食服务,唯一有的是面无表情的CC拿着一个托盘上面放了一些不透明的杯子,也不说话,就是往前走,这就算餐前饮料服务了。本班餐食选择了意面。旁边那罐通宁水是我自己带的。总体来说还是略有失望的,仅仅大约等于新航餐食的水准,唯一值得欣慰的地方就是仍然提供金属餐具以及冻得硬邦邦的哈根达斯。
--------------------------------- 返程分割线 ---------------------------------

返程就直接从HKG的登机口开始了。HKG这个新的登机口屏幕真的很好看,非常非常现代的感觉。

B-LRU,同样是2017年的A350-900,国泰自有。


返程乘坐的是超经。采用2-4-2排布,座椅配色什么的和经济舱如出一辙。



空间比经济舱还是大了非常多的。IFE也大一些。

座椅控制,遥控器和饮品的小桌板在一侧。

同时提供了电源和USB。

耳机要比经济舱质量好不少。


座位上也默认提供了枕头和毛毯。这个枕头质量很不错的。

再次验明正身。


这一段餐食基本就是经济舱餐食换了个陶瓷盘子 - 一小盒水果,一个主菜,一个哈根达斯和一个小面包。同样是没有餐前饮料小食服务的。这一段这个鱼做的可以说是非常难吃。不过超经座椅舒适度还是比经济舱好太多了,睡得还不错。
总结一下:国泰的确是一次刷新了楼主的底线,虽然硬件还是可以的,但软件一塌糊涂。国泰对于普通乘客来说如今最大的短板来自CC(或者说员工)。楼主真的飞过很多航司了,没有任何一个航司的CC如国泰一样miserable,哪怕是超廉航。
- 除本文的SIN-HKG-SIN,另外两班为超短途的HKG-CAN-HKG
- 飞大陆的两班CC明显比飞SIN的两班CC更加不专业和miserable
- 楼主在这四班航班上见到了趾高气扬如小混混的男CC;看起来没睡醒的男女CC;以及翻白眼的女CC
- 楼主本人在这四班上并没有被翻白眼
- 楼主乘坐四班国泰航班的飞行员全部龟速taxi
- 楼主在乘星宇航空首航时与国泰航空在台北的工作人员有过交流(在转机柜台的简单问讯);国泰航空的工作人员态度非常差
的确,国泰这个公司给到员工的待遇可能并不是非常好;的确,在这四班国泰航班上也遇到有非常热情友好的CC。但作为一个普通乘客,在以后能够避免乘坐国泰航空的情况下,楼主不会再将国泰航空列为可选航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