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有账号登录
其他方式登录
最近东看看西看看,无意间看到了美国Diners Club International(大来国际)的签账卡(charge card)在德国的推广。作为国际六大银行卡组织之一,这个名字总是若即若离。楼主在柜员机上见过它的标志,蓝白相间,就像是那种九十年代的设计一样;也在两替店和奢侈品店见过。飞客上除了有讨论工行发行的diners club的卡之外,很少听大家提起过这个卡组织。不查不知道,一查发现Diners Club是当代签账卡的鼻祖,但是如今却不被待见。由于好奇心强,本着较为科学严谨的态度,楼主写一篇帖子简单讨论一下,也算是纪念一下这个被冷落的发卡组织和其签账卡/信用卡,顺便讨论下Diners Club在欧洲的状况。(声明下,在文章里我就不尝试去讨论分清charge card和credit card 的概念了,因为大家可以看到,这两种后来发展出的概念,在大来俱乐部成立初始是比较模糊的。)
![]() 几个主流常见标志,画圈圈的就是Diners Club International 给懒人的简介:Diners Club出了世界上最早的签账卡(每月还清),也是世界第一家独立的银行卡发行公司。初始没有银卡、金卡、白金等等的等级分别,只有银色卡面和黑色卡面。当然现在大莱在日本发展出了这些卡等级,失去了一点点当初的高冷。为了跟American Express(美国运通)这个后起之秀竞争,被花旗银行收购而作为高端品牌的Diners Club发行了银色卡,对标的是amex的platinum;而黑色卡则是对标百夫长黑卡(Centurion)。现在大家也应该知道了,竞争失败。大莱的接受度较低,简直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哪儿哪儿用不了(其实找找也能找到)。但是一些地区发行的大莱卡,年费较低,还有无限Diners Club休息室。(不想看历史介绍的可以直接参见文末的具体讨论)虽然身负几个世界第一、世界最早,Diners Club的发展却一直平平淡淡,到最后竟在走下坡路。1. 成立历史(参考Diners Club英文版维基和官网)1949年,纽约市曼哈顿金融大亨法兰克·麦克纳马拉(Frank McNamara)一次因手上现金不够付餐费,于是托其妻子送钱“赎人”。麦克纳马拉觉得这简直是奇耻大辱,于是一怒着手创建Diners Club(大来俱乐部),并与纽约市27家餐厅签订合作契约,着手发行大来卡,凭本卡就可以赊账。历史学家认为这是最早的信用卡。从名字“食客俱乐部”来看,大来卡最初简直就是名副其实的“饭卡”。1950年,麦克纳马拉的200来位同事获得了第一批大来卡。他们主要是销售人员,时常需要和客户吃饭。吃完之后直接赊账,每个月收到账单后才给钱。我觉得这种规则可以构成世界上第一份签账卡账单。由于大来俱乐部和许多餐厅签约,知名度大增,会员数量迅速增加,更多的餐厅也和大来俱乐部签约。到1950年代末,大来俱乐部有2万客户,并于超过1千家餐厅签约。到1950年底,大来俱乐部有在美国20,000名会员,到1951年底有42,000 名会员。当时,该公司向参与的公司收取7%的费用,并向持卡人收取每年5美元的年费。毕竟是最早的签账卡,这种每年收费也可以成为了世界最早的年费制度吧。2. 中期历史1961年推出了第一张塑料Diners Club卡;到1960年代中期,大来俱乐部拥有130万持卡人。可惜好景不长,资本主义的信用卡丛林并不是能被一家发卡公司所垄断的。1958年,美国运通发行了自己的第一张签账卡,和Carte Blanche一起开始在旅行和娱乐市场上与大来俱乐部竞争。到今天,大家也知道了,美国运通(American Express)主导了签账卡领域,为数百万的客户提供了需要每月全额支付余额的卡。在1960年代末,大来俱乐部也面临着各种新生的强大竞争对手。很多美国的银行通过美国银行(Bank of America)的BankAmericard(后更名为Visa)和Interbank Master Charge(后更名为MasterCard)发行了没有消费限额的信用卡。相比起这两大巨头,diners club之后的道路就越发凄惨了。3. 比较纠结和复杂的后期历史花旗集团(Citigroup)的子公司花旗银行(Citibank)在1981年收购了大来国际俱乐部(Diners Club International)。被花旗银行收购后,Diners Club作为花旗打造的高端卡品牌并没有很大的发展,后来也一直走下坡路(花旗银行:怪我咯?)。最后像是成了一个包袱,被花旗当成特许经营权(就像KFC和麦当劳的模式*)不停地卖给了世界各地的财团。首先,2008年7月1日,Discover Financial Services以1.65亿美元的价格从花旗银行购买了大来国际。通过将北美Discover网络与国际Diners Club网络合并,Discover创建了一个全球支付处理系统。所以在有些地方,Diners Club可以使用Discover的网络,反之亦然。(然并卵discover在全球也没有很好地接受度好吗)。然后,花旗在2009年11月宣布,大来国际的北美特许经营权已出售给蒙特利尔银行(BMO)。2010年,俄罗斯标准银行收购了Diners Club在俄罗斯的结算交易。2010年8月6日,花旗银行将瑞士和德国的特许经营权卖给了以安东尼·J·赫尔布林为首的私人投资集团。2012年8月7日,花旗集团宣布将其在英国和爱尔兰的Diners Club特许经营权出售给私人投资者集团Affiniture Cards。2014年,大来国际退出了荷比卢地区,CEO说:“大来卡无法在这个地区成功。”(这个地区啥卡都成功不了:)![]() ![]() 谷歌翻译了日本的官网。日本发行银色和黑色的卡,通过跟mastercard合作解决了接受度问题 号称是日本第一张信用卡的大来日本,本来是独立发卡,后来归于花旗旗下。再后来2015年,日本三井住友信托银行有限公司收购了Citi Card Japan Co.,Ltd.的所有股份,并将其作为子公司。将名称更改为三井住友信托俱乐部有限公司。2019年5月31日,大来国际停止在北欧国家/地区提供服务。案例:大来经典卡(Classic)和复古卡(Vintage)在德国从世界第一到明日黄花,所以大来卡到底有什么优势呢?这应该是大家最关心的了。虽然我想说啥优势都没有,但是搜肠刮肚还是能想出一些的。因为楼主base荷兰,而在欧洲范围内,大来在英国只发行公司卡,而荷比卢地区的生意早就黄了,就剩下德国瑞士奥地利地区离我最近,所以我就用德国的大来卡举个栗子。德国大来国际发行三种供私人申请的签账卡:大来经典(Classic),大来高尔夫(Golf),和大来复古黑卡(Vintage)。![]()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