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文
FLYERT 首页 攻略 酒店攻略 其他酒店 查看内容

朗廷卓逸会专属观展体验|跟着专业导览,探寻贝聿铭 “人生如建筑” 艺术展的传奇魅力

前天 16:44 | 作者: 初雪 | 查看: 314| 评论: 0| 原帖 |赞:  1

摘要: 非常感谢朗廷卓逸会的邀请,有幸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参观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艺术展,近距离感受这位建筑大师的传奇魅力。贝聿铭的作品一直是东西方建筑理念融合的典范,从香港中银大厦的挺拔线条 ...
非常感谢朗廷卓逸会的邀请,有幸走进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PSA),参观 “贝聿铭:人生如建筑” 艺术展,近距离感受这位建筑大师的传奇魅力。贝聿铭的作品一直是东西方建筑理念融合的典范,从香港中银大厦的挺拔线条,到巴黎卢浮宫金字塔的光影传奇,传统与现代在他的设计里碰撞出震撼人心的火花。
寰俊鍥剧墖_2025-04-28_153844_916.jpg
朗廷卓逸会会员 100 积分可兑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企业卡,全年免费看展、享受专属导览,还能走快速通道入场。
积分获取也不难,在朗廷酒店住宿、餐厅用餐,每消费5美元就能积150分,对艺术爱好者来说太划算了!
wechat_2025-04-28_153550_501.png
看展那天,提早到达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在 1F 的朗廷卓逸会会员签到处,可领取精美的伴手礼。此外作为会员还会拿到一个带有朗廷 logo 的手环,戴上这个手环,当天就能在馆里自由穿梭啦。
IMG_20250425_163740.jpg
趁着展览正式开始前,我凭着手环打卡了法布里斯・伊贝尔的《从山谷中来》,还有 16 位上海本土艺术家的《从前》,每一件作品都充满巧思~
IMG_20250425_164420.jpg
IMG_20250425_170305.jpg
IMG_20250425_170421.jpg
随着导览老师的召集,这场期待已久的 “贝聿铭之旅” 正式启程。朗廷卓逸会请来的专业老师全程讲解约 90 分钟,从历史渊源到设计巧思,层层剖析,也多亏了这场深入的导览,让我对整个展会有了更立体、更深刻的理解。
IMG_20250425_171103.jpg
IMG_20250425_190248.jpg
贝聿铭,1917年生于广州银行世家,幼年辗转于香港、上海、苏州三地。上海外滩万国建筑群的恢宏气象点燃了他对建筑的向往,而苏州狮子林的古典园林则深植他心中“自然与人工和谐共生”的东方哲思。
IMG_20250425_185212.jpg
IMG_20250425_185303.jpg
1935年赴美后,在宾大学习时,他嫌课程过于古典,转而投向MIT。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他关心国内的局势,希望用自己的建筑知识做出回应,他的本科毕业设计以一个以竹子为结构的“中国战争与和平时期标准化宣传站”,兼顾实用与经济。
IMG_20250425_185718.jpg
哈佛大学深造期间,他师从包豪斯创始人沃尔特·格罗皮乌斯,汲取现代主义营养,同时坚持反对割裂历史传统,与妻子卢淑华合作,尝试在住宅项目中融入自然元素,初步确立了“传统与现代平衡”的核心理念。展览中,家族照片、中国银行往来信件等实物,无声诉说着这位“世界公民”的文化根脉。
IMG_20250425_190144.jpg
二战后的美国,城市中心因战争创伤和人口外迁而破败。贝聿铭加入韦伯奈普公司,一个由犹太裔地产巨头威廉·泽肯多夫创立的企业,投身于城市复兴的浪潮。作为美籍华人,他的身份曾引发争议,但才华很快让质疑消散。
IMG_20250425_190433.jpg
他参与了纽约第五大道、三三大道区域的规划,将贫民区改造为商业中心,引入住宅与奢侈品市场。在费城和科罗拉多州,他主导法院广场和商务中心的扩建,重塑了这些老旧城市的活力。
IMG_20250425_190516.jpg
IMG_20250425_190648.jpg
贝聿铭的公共建筑与艺术博物馆是其才华的巅峰展现。他以几何形态、自然元素和文化融合,赋予建筑生命力。
国家美术馆东馆(华盛顿,1978年)以三角形切割和19度尖角著称,绿植与咖啡店点缀其间,融合了包豪斯几何美学与个人风格
IMG_20250425_192150.jpg
苏州博物馆(2006年)坐落于狮子林旁,灵感源自四合院,水景、盆栽和石头勾勒出园林意境。
IMG_20250425_200605.jpg
日本美秀美术馆(1997年)建于山腰自然保护区,贝聿铭设计隧道上山,灵感来自《桃花源记》,让访客从幽闭走向豁然开朗。
IMG_20250425_194204.jpg
卡塔尔的伊斯兰艺术博物馆(2008年),作为他晚年收官之作,汲取清真寺灵感,融合现代与宗教文化,屹立于填海海湾。
IMG_20250425_172411.jpg
展览特别呈现他与赵无极、亨利·摩尔、蔡国强等艺术家合作的瞬间——艺术家的抽象语言,借贝聿铭之手,转化为建筑的光与影。
在与权力共舞的生涯中,贝聿铭展现出卓越的智贝聿铭的成功离不开与权势人物的合作,也伴随着政治与社会的博弈。
卢浮宫金字塔(1989年)是其最具争议的作品。受法国总统密特朗之邀,他设计玻璃金字塔,优化参观路径,开辟地下购物中心与库房。巴黎市民群起反对,认为金字塔与法国文化格格不入,左翼借机攻击密特朗慧与坚韧。
IMG_20250425_193557.jpg
IMG_20250425_193631.jpg
面对舆论压力,贝聿铭搭建了金字塔原尺寸模型,邀请公众近距离感受光影变幻下的新体验,逐步扭转了局势。
IMG_20250425_195924.jpg
1989年,卢浮宫金字塔正式竣工,以其简洁的现代语言,与卢浮宫的古典气质交相辉映,不仅缓解了馆舍功能压力,也成为巴黎乃至世界建筑史上的经典符号。
IMG_20250425_193829.jpg
香山饭店(1982年)则承载了他对故乡的深情,原选址故宫旁,他力促改址香山,并且推动“视线高度限制”法规,保护故宫景观。
IMG_20250425_192525.jpg
对材料与结构的极致追求,贯穿贝聿铭的职业生涯。为确保卢浮宫金字塔的绝对透明,他要求法国圣戈班公司研发出低铁玻璃;
IMG_20250425_195647.jpg
在国家美术馆东馆,为挑选粉色大理石,他历时数月筛选;艾佛森美术馆则通过凿纹混凝土,让粗犷材质绽放出细腻质感。
IMG_20250425_195228.jpg
香港中银大厦采用创新X形钢结构,寓意“竹节节节高升”,既应对地震与风荷载,也照顾了风水讲究;
IMG_20250425_172628.jpg
这场展览用 400 多件手稿、模型和影像,串联起贝聿铭七十年的建筑生涯。特别感谢朗廷卓逸会安排的专业导览,要不是老师细细讲,根本不知道日本美秀美术馆的设计灵感藏在《桃花源记》里,也不了解卢浮宫金字塔从被抵制到成为经典的惊险历程。或许那些藏在建筑背后的故事,让冰冷的钢筋水泥都有了温度~
真心建议大家别错过这个难得的观展机会!尤其是朗廷卓逸会会员,仅需 100 积分就能兑换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企业卡,解锁全年免费看展、由专业老师带来的专属导览和快速入场的特权。那些藏在设计背后的故事、材料选择的巧思,都能在导览中一一揭秘,让你对贝聿铭的建筑理念有更透彻的理解,我已经打算打卡唐阁去兑换年卡啦~

声明:飞客网是知名的常旅客网站。所载文章仅限于传递更多最即时信息,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本网站不对上述信息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做出保证;转载请注明来源并加上本站链接,飞客网将保留所有法律权益。如果您有疑问或建议,欢迎联系我们

*在各大APP商店搜索“飞客”,可下载我们的移动客户端;APP下载

点击送花

1人已送花,觉得超值?送花鼓励一下吧!

送花会员

注册

加入飞客,全站畅读不受限

注册视为同意《飞客旅行网服务说明》

立即注册阅读全文
其他方式登录